航拍飞机

航拍大师用电影告诉全人类:上帝无法拯救地球

时间:2016-11-15   点击:  栏目:行业新闻   来源:航拍飞机网   作者:无人机航拍
哔哔姐又来与各位分享航拍影片啦!
 
这次的影片叫《HUMAN》。
 
 
“人类”,是个很大的主题,想要用一部电影来阐述表达,未必是件容易的事情。
 
《HUMAN》的导演Yann Arthus-Bertrand是自然风光纪录片的摄影和导演,他拍过《鸟瞰地球》《家园》和《海洋星球》。
 
过去几部影片着重于自然景观的呈现,这部《HUMAN》把目光对准了人类本身。
 
一开始,哔哔姐很好奇,一个拍风光片的能把人类这么宏大的题材拍好吗?
 
看完了《HUMAN》,哔哔姐觉得这个摄影兼导演太牛逼了!
 
 
图片截自“一条”视频
 
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他很聪明。
 
也许他不是以拍摄故事情节见长的导演,但是他这次偏偏要讲故事。那么问题来了,故事需要人演,可演故事又费事又复杂,于是,他找来了2000个人进行采访式问答。没有布景,没有龙套群演,只有他找的那2000人,每一个都是主角,每一个人都坐在纯黑的背景前,对着镜头,讲自己的故事。
 
 
 
“一开始,每个人都是对着镜头在说话,其实,到后来,他们是在对自己说话。”
 
影片中,导演播放了其中几十个人的叙述,他们讲述了贫穷、犯罪、战争、男女平等、同性恋、难民迁徙等等话题,最后,有人讲述着“爱,是什么,爱可以做什么”。
 
如果你以为整部电影都是这些人的独白,那你就图样图森破。这样的电影得多枯燥、沉重,导演说“我们需要地球的美景,我想让人们的诉说与地球的美丽相鸣”。
 
于是,导演最擅长的航拍就来了。也许你会猜想,孤零零的讲述与无人机航拍怎么结合在一起呢?不会显得风牛马不相及吗?哔哔姐一脸不屑,并送你两个字:
 
 
看好了,导演教你怎么在人与自然之间自由切换。
 
 
 
看到没有,就是这样,渐弱到渐强,在编辑视频的时候,添加一个渐变效果,就可以实现这种自然的过渡感了。
 
这种手法在电影里比较常见,比如回忆啊、梦境啊之类的,总之百试不厌。如果你拍了很多无锡航拍素材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空镜头较多时,不妨试试用OSMO之类的器材简单拍几个地拍镜头,在剪辑的时候适当地穿插进去,会使影片丰满不少,也增强了代入感。
 
影片开头的讲述者是一个杀人犯,可被害者的家属却原谅了他的罪行,他自我独白到最后,留下了泪水,不知是悔恨还是感激,或者其他什么。
 
镜头切换依然是渐变效果,他的泪水隐去,洁白的鸟群在大地上空自由翱翔。或许导演的意图是想表达一种对自由的向往,又或许是在隐喻某种人与自然的关系吧?
 
 
 
令哔哔姐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下图中这个画面了。
 
 
 
这个画面出现在“快乐”主题的人物访谈之后,从上帝视角来看,这个拥挤与喜悦交织的泳池,似乎还传达出一种夸张的情绪。或许,在上帝的眼里,人类是渺小又神奇般具有无限力量的生命存在。
 
据说,这个镜头是导演在成都某个地方取的景,也许你也曾“下饺子”似的参与其中,但你未必像这样退出来,从上往下俯瞰过这样的“中国式”游泳。
 
虽然,“中国式”游泳、旅游等等,总是挤挤挤,可我们依然乐在其中,我们学会知足,学会享受快乐,因为我们知道,没有贫穷、疾病和战争,就是人类最大的幸福。
 
 
 
这个旋转航拍飞机的镜头将焦点集中在几艘破船上,船上船下的人打量着头顶的飞机,贫困并没有打败他们的好奇心,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依然劳作、休憩、玩乐,自知或者不自知。
 
 
 
这个镜头回到了都市,夜晚的大楼依然灯火通明,无数个加班族还在开会、赶稿。与普通的航拍不一样,导演的每一个航拍镜头里几乎都有一个主体,比如这个镜头中窗边打电话的人,镜头右移的同时另一座建筑悄然出现,整个画面既有动线,又回避了航拍镜头常常出现的空洞感。
 
说到画面,哔哔姐截选了几张影片中的美图与各位分享一下。
 
 
对角线构图
 
对角线构图法是很常用的构图方法,对角线非常适合表达动感的画面,画面中的船只在水上缓缓前行,对角线另一面的留白与船只的动态形成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。
 
 
1/3构图
 
这里的1/3构图非常简洁地将画面分为横、竖两个层次,突出了线条的形式感。
 
 
曲线构图
 
曲线构图使画面具有流动性和延展性,与对角线构图一样也具有动感的效果。
 
总的来说,《HUMAN》这部影片,结合了人文、自然与社会几大主题思想,用故意简化的地面镜头与航拍镜头相互穿插、融合,表达人类与自然、社会的关系是共存。
 
通过上帝视角,展现了地球令人惊艳的一面。
 
因此哔哔姐觉得,从宇宙这个角度来看,人类只是渺小的生物,如果我们能多想想这一点,很多东西都能释怀。
 
最后截取影片中关于爱的独白,与大家共勉。
 
 
 
希望各位跟哔哔姐一样喜欢航拍的小伙伴,在以后的航拍中,发现地球更多的美妙之处,也更加温柔地对待我们共同的家园。